羅蘭貝格近日發布了《數字化時代的女性領導力》報告,報告借鑒了2017年底對中國、法國、德國與美國共1500多名受訪者進行的在線調查結果,涵蓋指標包括教育、就業、工資差距、女性占企業董事會中的席位、無償工作時間比例、產假和陪產假情況,以及社會文化觀點等。同時,報告對女性管理者進行了訪談,并咨詢了專家意見。
|
調查發現,不平等現象仍普遍存在。例如,女性每天有16%的時間用于無報酬的家庭照護工作,而男性的這一比例只有9%。85%的受訪者認為女性承擔了大部分家庭事務管理的責任,各細分群組的受訪者均持此觀點。
八成的受訪者認為,數字化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產生了積極作用,例如伴侶之間增強了溝通,新一代家用電器讓做家務變得容易,網購節省了購物時間。超過一半的受訪者稱日益涌現的人工智能使用,如清潔機器人和各類物聯網,將強化這一趨勢。
但是,困擾依舊存在。隨著人們對個人生活與職業表現的期待不斷提高,人們的心理負荷可能也在增加。由于家庭電腦的普及、筆記本電腦和互聯網的廣泛傳播與使用,工作和家庭之間的界限愈發模糊。然而,遠程工作尚未正式實現,這會帶來緊張不安與壓力。有66%的受訪者認為,數字化提高了高度疲勞狀態的風險,對企業家與中層專業人員而言尤為如此,對女性而言也尤為如此。
與其他國家相比,中國受訪者對夫妻間的分工有著更為平衡的看法。只有27%的受訪者強烈認為,女性承擔了一半以上的家務工作;20%的受訪者強烈認為,女性在管理和規劃家庭生活方面的責任比男性更大。
中國擁有切實的產假制度和良好的育兒系統。然而,中國的女性在董事會中所占比例較低。此外,中國受訪者認為工作生活二者較為平衡:只有52%的受訪者認為男性的工作與生活平衡得更好,而48%的受訪者認為女性的情況更好。
中國受訪者對數字化轉型尤為期待,61%的中國受訪者認為數字化有可能改善夫妻間的家務分配,64%的受訪者認為數字化可以改善其工作與生活的平衡。盡管如此,中國受訪者仍然對高度疲勞狀態較為擔憂,88%預計將會更為疲勞。
專家建議,要充分挖掘潛力并成為真正的領導者,女性應從各個方面發展領導力,全面承擔起作為領導的責任,細致利用所有可用資源,了解自己何時需要休息,明確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,打破藩籬,走出舒適區。
同時,要密切關注數字化對社會帶來的顛覆性影響,男性與女性應平等地使用數字化技術與設備。在設計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應用時,開發者應站在中性的角度,摒棄刻板印象與傳統偏見。
(來源:199IT)